2010年秋季运动会侧记
学通社记者陈曼 见习记者王萍 徐娇婷
为期两天的校秋季运动会即将落下帷幕,两天的精彩纷呈,两天的激情飞扬。除了绿荫场上那一个个矫健的身影带来的精彩外,我们也被幕后那一个个默默工作的人员所感动。他们也是运动场上的“健儿”,他们的姿态,同样美丽动人。
用嗓音唱响运动会
“运动场上的健儿们,为你欢呼,为你喝彩!”一句句鼓舞人心的话语从他们的话筒中传出,他们就是负责播音的“金话筒”社团。审稿、播稿、记稿,这样的动作他们每天要重复好多遍。广播站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运动会两天里他们审了一千多篇广播稿,播了近五百篇。这群播音员都是来自10级的新生,是名副其实的“90”后。他们相互配合,共同协作,激昂奋进的话语不仅鼓励了运动健儿们,也振奋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两天的播音工作下来,艺术学院田国珍同学感叹工作有苦有甜,“虽然嗓子有点疼痛,但读着同学们用心写出来的稿子,心里很是激动,也很开心。”
“小红帽”大作用
两天的校秋季运动会,我们时常看到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头戴“小红帽”,活跃在运动场的每一个角落,或在维持秩序,或为运动员们端茶递水。哪里需要他们,他们就在哪里。这就是在运动会中发挥重要角色的志愿者们。30日下午,来自10级艺术系的志愿者阮星星忍着头痛坚持工作,她说:“头痛只是小事,休息一会就没事了,但志愿工作一定要做好。”建材系10级张格林同学这样诠释自己的工作,“这次志愿者活动虽然很累,但是值得,帮助他人,快乐自己嘛!”校外的一名阿姨观看我校运动会时,对志愿者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做得非常不错,这么大的运动场要是没有他们就全乱套了。他们能吃苦,值得肯定,这群‘90’后真不错。”
向裁判员道一声谢
一场好的比赛需要一个好的裁判员。在绿荫场上我们需要这样一群人,运动员们在场上,他们在场下。运动员们在跑,他们在记。他们的公正让奥林匹克精神更加闪耀。据了解,这些戴着白色帽子的裁判都是来自体育系的师生。为了保证此次运动会顺利进行,他们在会前进行了严格的培训,经过层层挑选才来到运动场上,可谓是“百里挑一”。
“和我们平常训练相比,当裁判不算辛苦。再说,为学校做一点事,也是应该的。”来自09级体育系的彭华飞对记者说。
绿茵场上的白大褂
在运动场上的一个小角落里,记者看到了一个穿着白大褂的医生——校医院的李医生。他告诉记者,平常这个时候他一般都在家里休息,因为这两天学校开运动会,他和另外一个同事轮班执勤,如果运动员们遇到突发情况,他们也好及时处理。对于自己的工作,李医生表示,这算不了什么,在学校为同学服务顺便看一下运动会也是很不错的休息方式。期间,李医生不停嘱咐运动员,这几天天气较冷,要添衣保暖,注意饮食,劳逸结合,以减轻突然剧烈运动导致的头晕、呕吐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