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李小兵 胡晶 摄影 李道君)2013年元旦,我校“三万”工作组来到太平乡贺龙希望小学,与学校的65名留守儿童欢聚一堂,开展了“六个一”系列活动,举行了别开生面的联谊会。
一套文具寄关爱
“有了这个笔袋,以后再也不怕把笔弄丢了。”一个拿到文具的男孩开心地说。留守儿童许多是由他们的爷爷奶奶等隔代亲属抚养的,而农村这样的老人大多没有接受过学校教育,也无法对孩子的学业进行关注。工作组为每个留守儿童购置了一套文具:一个精致的笔袋、一支宝珠笔、一本软面抄,希望留守的孩子们能克服父母不在身边的缺憾,更加认真地投入到学习当中。下午三点,赠送仪式在学校二楼微机室举行,孩子们整齐地坐成四排,工作组发表完热情洋溢的寄语后,孩子们一排一排走到讲台接过文具,还很懂事地说了声“谢谢老师”,一旁的张校长拿着DV记录下了这温馨的一刻。
一个心愿说出来
工作组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一张心形的彩纸,让孩子们把自己的一个小心愿写下来,由工作组和学校的老师共同帮他们完成。有十几个孩子希望得到书包和文具,有二十几个孩子希望得到漫画书籍。最让工作组感动的是有二十多个孩子希望父母能回家。后来,工作组从班主任老师那里了解到这些孩子父母的电话,一个一个地跟他们的父母进行联系,转达孩子们对父母的思念,也希望他们能经常和孩子通电话,关注子女的学习和生活。
一次对话解疑惑
在校长室,工作组与每个班的学生代表进行对话,解答他们对于学业和成长的困惑。五年级二班的向明宇小朋友是龙潭村九组的,平时和父母交流的时间不多,提起爸爸,他还是很懂事地说自己最佩服的人就是爸爸,因为爸爸承担着养家糊口的重任。六年级二班的肖蓉同学是茅坝村三组人,家里还有个姐姐。因为她成绩很不错,父母对她期望也很大,希望她将来能考上名牌大学。当问起学习吃不吃力时,小姑娘调皮地笑了笑,说自己羽毛球也打得不错。六年级一班的罗文艺同学是奇观村一组的,家里只有爸爸和她相依为命。小姑娘最喜欢数学,最佩服的人是祖冲之。工作组告诉他们,习惯比成绩重要,只要培养一个正确的学习习惯,成绩自然会提高。会后,工作组跟他们的老师也交换了意见,留守儿童缺少关爱,老师更要从小事上多关心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只要持之以恒,就一定能走进他们的心里,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一同聚餐叙感情
下午六点,到了孩子们吃晚饭的时间,工作组随他们一起来到食堂,这里早已摆上了热气腾腾的晚餐。从去年开始,学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每个学生补助了三元的正餐费,菜品也比以前丰富些,每个孩子可以吃到两荤一素。看着他们的小碗里装着满满的饭菜,工作组成员也不禁勾起了食欲,与孩子们边吃边聊,其乐融融。
一台晚会庆元旦
晚上七点的时候,教学楼三楼灯火通明,住校的孩子分三个班开元旦晚会,工作组成员也参与其中。孩子们自编自导的节目,有小品、有独唱、有游戏。贺龙小学办公室李主任的女儿也在五年级念书,她上台独唱了一首《小燕子》,看着女儿充满童稚的表演,李主任在一旁笑得合不拢嘴。三个小男生上台表演了一个小品《傻瓜三侠》,举手投足颇有明星的风范,台下看的孩子们早就笑得七歪八倒了。
一通电话谈成长
晚会结束后,已经是晚上九点了,工作组来到班主任的办公室,跟几个孩子的家长通电话。朱钊同学的父母都在杭州打工,看时间太晚,工作组就跟他的爷爷通了电话,以学校老师的身份,告诉爷爷孩子在学校表现很好,希望他能抽出时间多到学校看看朱钊,老人家再三说着感谢。田国松同学的父母在广州打工,电话打通的时候,他的妈妈听见了孩子的声音,禁不住在电话那一头啜泣起来,说到孩子在学校里的成长,妈妈又高兴地表扬着儿子。
晚上十点,工作组离开贺龙希望小学,回望夜幕掩映下的校园,还有几盏灯火亮着,和天上的星星遥相呼应。虽然这一天很忙,但工作组成员脸上都带着充实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