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级 编辑出版学 余芯雨
4月1日,在教育部网站发布的《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的若干意见》中,针对大学生刷课替课行为做出了明确处罚。这一《意见》的发布立即在网上引来了热议,其中#如何看待百万大学生付费刷课行为#更是一度成为微博热议话题平台阅读量已经达到334.3万。
刷课平台数据显示,仅2019至2020年,全国范围购买刷课服务的学生超过790万人,刷课数量超过7900万科次。此外,初步统计5个刷课平台的下线各级代理人数已超10万,而且绝大多数也是在校大学生。由此可见,在上网课的时代,刷课替课已快成为常态。
大学生网课主要是针对选修课程开设,本意在于扩展大学生的知识面,在众多特色选修课中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课程。激发在校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和热情。反观现在的刷课替课泛滥成灾,网课不仅没有成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沃土,反而成为了大学生的包袱。这值得我们深思,应如何正确打开线上教育,让网课高质量发展?
网课之所以被大学生“抛弃”,从供给端看,部分的网课内容不足以吸引大学生的兴趣,让大家认为上网课只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行为;其次,网课课程时间安排存在漏洞,过多的课程安排会让大学生因为时间不充分而敷衍了事,过少的课程安排也会给学生一种“无所谓”的心态。最后,回归大学生本体,网课本身由于其要借助网络进行,区别于传统面对面教学模式,线上教育注意力更容易涣散,需要大学生自律,抵抗网上冲浪的诱惑。
我们为何一定要纠正网课中的不良现象?一方面,如果任由刷课替课横行,只会助长大学生投机取巧,蒙混过关的学习思想和学习习惯;另一方面,网课借用互联网广阔容纳的优势,海量网课资源如果不能充分利用就是一种资源浪费。截至目前,我国上线慕课数量超过5.2万门,学习人数达8亿人次。“好的大学没有围墙”这是慕课标语,网课荒废不利于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最后,因为大学的课程既是网上教学也是线上评分,刷课替课影响了教育公平,对大学生课程期末评分造成不必要困扰。
教学要“上网”,学习更需要“上心”。如何杜绝网课中刷课替课现象,除了从制度高度严格惩戒这类“硬手段”还需要辅之以“软手段”。笔者认为,一方面学校在相关网课课程开设之处,更多的调研学生知识需求,供给对应。同时,录播课程内容质量严格监管更上一层楼,在其他海量网课资源面前合理安排。另一方面,大学生自己应该杜绝这种“投机取巧”的学习思维方式,自主学习。在了解自身的基础上,合理安排网课期间自己的时间精力,将网课质量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