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专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对接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立足湖北、面向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政治立场、高尚的师德风范和深厚的教育情怀,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拥有较强的教育教学与创新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中学思想政治教师。
具体目标包括:
目标1: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政治立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师德高尚、人格健全、乐于教学。
目标2:具有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基本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理念先进,胜任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
目标3:掌握教育理论和学生成长规律,能够承担班级管理与学生德育工作,善用先进的育人理念和方法指导学生成长成才,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引路人。
目标4:具有终身学习意愿和专业发展意识,了解思想政治学科前沿知识和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紧跟中学教育改革步伐,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勤于反思,善于创新,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合作意识与能力。
二、毕业要求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学生应该达到总的毕业要求是: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具体要求为:
■践行师德
2.1师德规范: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政治立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新时代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
2.2教育情怀:具有从事中学教育事业的意愿,认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职业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职业情感、端正的职业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良好的科学素养,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事业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学会教学
2.3学科素养: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系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理解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体系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了解思想政治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及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对学习学科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2.4教学能力:依据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锻炼教学设计能力;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认知特点,运用学科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锤炼教学实施能力;具有基本的教学评价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学会育人
2.5班级指导:树立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知道如何利用相关德育原理采用有效方法来激励学生发展;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与基本方法,知道如何组建良好的班集体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能够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并获得积极体验。
2.6综合育人:了解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养成教育的规律;理解思想政治学科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育人价值,并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了解学校文化与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具有对学生综合发展的指导性教育策略和方法。
■学会发展
2.7学会反思: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了解中学教育改革发展动态,了解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前沿知识和发展趋势,以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需求;初步掌握反思的方法与技能,具备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意识,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以分析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2.8沟通合作: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的精神与意识;掌握沟通合作技能,并获得小组互助与合作学习的积极体验。
毕业要求对专业培养目标的支持矩阵表
毕业要求 | 培养目标1 | 培养目标2 | 培养目标3 | 培养目标4 |
2.1师德规范 | √ | | | |
2.2教育情怀 | √ | | | |
2.3 学科素养 | | √ | | |
2.4 教学能力 | | √ | | |
2.5 班级指导 | | | √ | |
2.6 综合育人 | | | √ | |
2.7学会反思 | | | | √ |
2.8 沟通合作 | | | | √ |
毕业要求的指标点分解表
毕业要求 | 指标分解点 |
【2.1师德规范】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政治立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新时代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 | 【2.1.1】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政治立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
【2.1.2】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以立德树人为己任。 |
【2.1.3】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新时代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 |
【2.2 教育情怀】具有从事中学教育事业的意愿,认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职业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职业情感、端正的职业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良好的科学素养,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事业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 【2.2.1】具有从事中学教育事业的意愿,认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职业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职业情感、端正的职业态度、正确的价值观。 |
【2.2.2】 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良好的科学素养,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事业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
【2.3 学科素养】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系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理解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体系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了解思想政治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及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对学习学科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 【2.3.1】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系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理解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体系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 |
【2.3.2】了解思想政治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及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对学习学科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
【2.4 教学能力】依据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锻炼教学设计能力;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认知特点,运用学科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锤炼教学实施能力;具有基本的教学评价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 【2.4.1】依据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锻炼教学设计能力。 |
【2.4.2】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认知特点,运用学科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锤炼教学实施能力。 |
【2.4.3】具有基本的教学评价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
【2.5 班级指导】树立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知道如何利用相关德育原理采用有效方法来激励学生发展;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与基本方法,知道如何组建良好的班集体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能够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并获得积极体验。 | 【2.5.1】树立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知道如何利用相关德育原理提供有效方法来激励学生发展。 |
【2.5.2】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与基本方法,知道如何组建良好的班集体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
【2.5.3】能够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并获得积极体验。 |
【2.6综合育人】了解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养成教育的规律;理解思想政治学科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育人价值,并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了解学校文化与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具有对学生综合发展的指导性教育策略和方法。 | 【2.6.1】了解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养成教育的规律。 |
【2.6.2】理解思想政治学科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育人价值,并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 |
【2.6.3】了解学校文化与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具有对学生综合发展的指导性教育策略和方法。 |
【2.7 学会反思】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了解中学教育改革发展动态,了解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前沿知识和发展趋势,以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需求;初步掌握反思的方法与技能,具备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意识,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以分析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 【2.7.1】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 |
【2.7.2】了解中学教育改革发展动态,了解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前沿知识和发展趋势,以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需求。 |
【2.7.3】初步掌握反思的方法与技能,具备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意识,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以分析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
【2.8沟通合作】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的精神与意识;掌握沟通合作技能,并获得小组互助与合作学习的积极体验。 | 【2.8.1】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的精神与意识。 |
【2.8.2】掌握沟通合作技能,并获得小组互助与合作学习的积极体验。 |
三、学制与学位
学制:标准学制为4年,实行弹性修业年限,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
学位:法学学士学位。
四、学分要求
本专业准予毕业的总学分为160学分。其中通识必修课36学分,通识选修课10学分;学科基础课30学分,专业核心课21学分,专业拓展课17学分;教师教育课19学分;创新创业实践4学分,专业社会实践3学分,专业综合实践20学分。
五、课程体系结构及学分学时分配
类别 | 学期 课程模块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总计 | 百分比(学时百分比不含以周即“W”为单位的学时) |
学时分配 | 通识教育模块 | 通识必修课 | 260+2W | 144 | 80 | 64 | 64 | 128 | | | 740+2W | 30.91% | 37.17% |
通识选修课 | | 30 | 30 | 30 | 30 | 30 | | | 150 | 6.26 % |
专业教育模块 | 学科基础课 | 96 | 48 | 144 | 144 | 48 | | | | 480 | 20.05% | 45.45% |
专业核心课 | | | 48 | 48 | 192 | 48 | | | 336 | 14.04 % |
专业拓展课 | | 80 | | 64 | 32 | 96 | 32 | | 272 | 11.36% |
教师教 育模块 | 教师教育 必修课 | 64 | | 32 | | 64 | | | | 160 | 6.68% | 12.7% |
教师教育 选修课 | | 48 | 32 | | 32 | 32 | | | 144 | 6.02% |
综合实践模块 | 创新创业实践 | | 16 | | | | 48 | | | 64 | 2.67% | 2.67% |
专业社会实践 | | | | 48 | | | | | 48 | 2.01% | 2.01% |
专业综合实践 | 1W | 1W | 1W | 2W | 1W | 2W | 12W | 12W | 32W | | |
小计 | 420+3W | 366+1W | 366+1W | 334+2W | 494+1W | 382+2W | 32+ 12W | 12W | 2394+34W | 100.00% |
学分分配 | 通识教育模块 | 通识必修课 | 17 | 8 | 4 | 3 | 2 | 2 | | | 36 | 22.5 % | 28.75% |
通识选修课 | | 2 | 2 | 2 | 2 | 2 | | | 10 | 6.25% |
专业教育模块 | 学科基础课 | 6 | 3 | 9 | 9 | 3 | | | | 30 | 18.75% | 42.51% |
专业核心课 | | | 3 | 3 | 12 | 3 | | | 21 | 13.13% |
专业拓展课 | | 5 | | | 4 | 6 | 2 | | 17 | 10.63% |
教师教 育模块 | 教师教育 必修课 | 4 | | 2 | | 4 | | | | 10 | 6.25% | 11.88% |
教师教育 选修课 | | 3 | 2 | | 2 | 2 | | | 9 | 5.63% |
综合 实践 模块 | 创新创业实践 | | 1 | | | | 3 | | | 4 | 2.5% | 2.5% |
专业社会实践 | | | | 3 | | | | | 3 | 1.87% | 14.37% |
专业综合实践 | | | | 1 | | 5 | 8 | 6 | 20 | 12.5% |
小计 | 27 | 22 | 22 | 21 | 29 | 23 | 10 | 6 | 160 | 100.00% |
实践教学学分分配 |
课程模块 | 课程类别 | 实践教学学分 | 占总学分百分比 |
通识教育模块 | 通识必修课 | 8 | 8 | 5% | 5% |
专业教育模块 | 学科基础课 | 0 | 1 | 0% | 0.625% |
专业核心课 | 0 | 0% |
专业拓展课 | 1 | 0.625% |
教师教育模块 | 教师教育 必修课 | 0 | 4 | 0% | 2.5% |
教师教育 选修课 | 4 | 2.5% |
综合实践模块 | 创新创业实践 | 4 | 4 | 2.5% | 2.5% |
专业社会实践 | 3 | 23 | 1.875% | 14.375% |
专业综合实践 | 20 | 12.5% |
实践教学总学分 | 40 | 25 % |
注:“学科专业课”包括上表中的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专业社会实践、专业综合实践。